通知公告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2-04-13      来源: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设区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市场监管局、赣江新区市场监管局:

现将《江西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

2021年8月16日


江西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起步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对于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创新型江西有着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遵照国家“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结合《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基本情况

(一)我省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现状

1.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制定出台引领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016年省政府印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6〕37号)》和《江西省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赣府发〔2016〕85号)。201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专利质量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年印发了《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明专利提质倍增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等一系列补短板、强弱项、促增量、稳存量,扎实推进我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二是认真落实国家、省“放管服”改革的政策措施,主动融入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提升商标监管公共服务水平。在全省设立四个商标局授权商标受理窗口,大幅降低企业商标申请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深入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商标发展战略的意见》,全省 11个设区市和大部分县(区)政府制定了鼓励商标品牌创建相关政策。清理、废止了《江西省著名商标认定保护办法》等,廓清政策环境。

2.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快速增长。2016年-2020年间,我省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均呈快速上升趋势。2020年全省专利申请114299件,与2016年相比增长88.9%,全省专利授权80239件,与2016年相比增长155.0%。2020年1-12月,全省申请专利114299件,同比增长25.0%,授权80239件,同比增长35.7%;发明专利申请22269件,增幅57.9%,授权4407件,增幅60.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68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82件。

二是商标申请、注册量快速增长。2016-2020年期间,我省商标申请、注册量均呈快速增长。2015年,全省商标申请注册量39501件,当年注册量31539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133264件。到2020年底,全省累计有效注册商标512617件,比2015年增长284.66%,在全国(大陆)有效注册商标总量排位从18位提升至15位,进步明显。全省有8个县(市、区)有效注册商标超过万件。

2016-2020年期间,我省区域公共商标品牌发展加快。全省大力培育区域公共品牌,“江西风景独好”成为全国第六个省域商标,南康家具、江西米粉协会、赣南脐橙、狗牯脑茶、青山湖针纺、资溪面包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的成功注册和运用,正在成为引领当地经济聚集性发展的主导产业。截止2020年底,我省共有集体商标证明商标129件,其中地理标志商标111件,比2015年增长170%;中国驰名商标167件,比2015年增长20%。国际注册商标230件,比2015年增长125%。

2016-2020年期间,全省有效注册商标占市场主体数比例明显改善。2015年,全省市场主体185.73万户,平均每13.94户市场主体拥有1件注册商标。到2020年底,全省市场主体319.11万户,平均每6.22户市场主体拥有1件注册商标,提升129.4%。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6-2020年间,企业作为专利创造的中流砥柱,其专利申请和授权发展迅猛,在全省专利申请与授权总量中的占比逐年攀升。2020年全省企业专利申请61527件,占全省专利申请总数的53.8%。全省有效注册商标占市场主体数比例明显改善。2015年,全省市场主体总量185.73万户,平均每万户市场主体拥有注册商标717件。到2020年6月底,市场主体总量309.2万户,平均每万户市场主体拥有注册商标1458件,增长103.35%。

3.知识产权运用创新取得新进展

一是专利产业化工程顺利推进。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省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技术研发引导与产业化示范专项。“十三五”期间,我省共有93项专利研发引导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立项并签约,下拨专项资金共计1195万元。

二是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进展。知识产权本科教育逐步推进,全省共有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宜春学院、九江学院、萍乡学院等6所高校设立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并在5所高校设立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三是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稳步展开。通过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联合相关银行推出各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属产品,积极探索推进主办银行制度,创新银政企风险共担模式,调动银行机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促进了我省知识产权金融工作跨越式发展。2020年,全省专利权质押融资共206项,融资金额24.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和99.9%。“十三五”期间,为推进商标资产化运用,积极推动企业以商标专用权许可、质押、投资入股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优质品牌企业采取商标权质押融资等方式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到2020年底,全省运用商标质押贷款超过10亿元。

四是商标富农助力扶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和打造江西生态文明建设部署,挖掘丰富自然资源,实施商标富农,地理标志商标涵盖粮食、水产、水果、蔬菜、中药材等多个大类,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品牌力量。打造了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赣南脐橙”位居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榜第7名,连续五年居全国初级农产品(水果)类地理标志产品价值榜首。

五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更多企业 “走出去”,开展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运用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全省有12件地理标志产品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清单,享受与欧盟地理标志产品同样优惠政策。

4.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一是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建设,县(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十三五”期间,全省基层、园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政策制度建设不断夯实与完善。截止2020年底,我省共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1个(南昌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4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5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33个。

二是企业和园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我省共培育出3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7个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0个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3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6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12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三是分类指导加强区域商标品牌建设。引导各地开展地理标志资源摸底调查,建立地理标志资源数据库,从指导成立申请主体、建立管理运用规则、寻求政府资金支持、与主管部门协同推进等方面,有序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印发了《地理标志注册与运用》、《企业商标管理指南》、《商标工作站建设方案》,全省共建立商标工作站139个。

四是指导督促商标协会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管理规范。推进完成了江西省商标品牌协会与行政机关的脱钩重构,开展商标代理服务、知识产权诉讼等相关工作。与江西师大开展了商标品牌研究院建设。

5.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我省充分利用“3.15”、“4.26”知识产权宣传周、“5.20”科技周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活动。2015—2020年连续开展“雷雨”、“天网”、“护航”、“双打”、“铁拳”等系列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专利侵权和假冒等违法案件。“十三五”期间,全系统共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1600余起,案值4000余万元,罚没3000余万元,移送公安机关63起。2018年江西省工商局商标监管局等3个单位、4名个人受到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2018年度、2019年度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十大商标侵权典型案例。健全了区域联合执法与协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移送工作制度。参与华东6省1市、中部地区6省、泛珠三角9+2省区商标保护协作网,拓展保护范围。开展了信用监管,建立和完善了政企商标联络员制度、举报投诉制度、企业海外商标维权投诉协调机制等。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成效初显,并在2019年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考核中名列全国第16位。2015年12月,中国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获批成立。2017年12月,中国(南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

6.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一是提升了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数量和质量。“十三五”期间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建设力度,截止目前,全省共有专利代理机构及分支机构55家,商标代理机构(含律师事务所)636家;共有商标代理机构(含律师事务所)750家。

按照代理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强化了竞争机制和行业自律,加大了对代理机构执业信息披露力度。2019年印发了《关于开展专利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完成了全省40余个专利代理机构、分支机构、专利代理师的自查和信用承诺工作,建立并完善了全省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推进完成了江西省商标品牌协会与行政机关的脱钩重构,并与江西师大开展了商标品牌研究院建设。

二是专利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南昌大学获批为全国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是我省首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中心,进一步增强了我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能力。至此,包括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在内,我省国字号的信息类服务中心达2家,TISC中心1家。

三是专利代办窗口服务效能切实提升。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南昌代办处充分发挥了受理、咨询、传播“三个窗口”的服务作用,积极提高服务质量,拓宽业务范围,为企事业单位和专利权人申请发明专利开辟绿色通道。自2019年开始,南昌代办处实现窗口业务“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窗口延时和预约服务,各项业务实现“零差错”。

7.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力度空前

一是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工作成绩斐然。近年来,全省各设区市、县(区)及省级培训基地共开展知识产权各类培训数百次,参训人员数万人次,培训项目总数、培训规模创新高。在九江、新余、鹰潭、赣州、南昌等地召开15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政银企对接会,全省参加政银企对接会单位、银行及科技型企业达700多家。此外,还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西)基地——华东交通大学举办了30余期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培训。加强了商标法律法规宣传。通过多种媒体方式,利用“3.15”、“4.26”等时间节点,开展商标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曝光商标侵权典型案件,发送商标注册申请指南、小明的故事等宣传资料4万余份,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

二是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丰富多样。“十三五”期间,我省积极开展中国专利周江西地区活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专利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省11个设区市、100个县区每年参加宣传活动人数达3万余人次。加大执法能力提升培训和企业商标工作培训。共举办执法能力提升培训班38期,培训2010人次;举办企业商标工作培训26期,参训企业1700家。

三是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工作取得明显突破。出台了《江西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方案》、《江西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管理办法》,联合省教育厅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确定九江市柴桑小学等20家中小学为全省首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截至目前,我省共有九江一中、南昌市第二中学、吉水中学、南昌市第三中学等4所学校获批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试点学校。

(二)存在的问题

1.专利质量有待提高,地区专利发展水平不平衡。“十三五”期间,我省每千万元研发经费发明专利授权量偏低,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虽有增长,但在全国排名仍然偏低。总体来说,知识产权创造的基础仍然薄弱,产业核心技术专利、高价值专利绝对量偏少,专利整体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专利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相对薄弱。我省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较为薄弱,虽然原省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已全部转隶至新组建的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但机构改革后大部分市(县、区)知识产权执法人员都是知识产权领域的新兵,对执法工作尚需进一步熟悉。此外,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也有待加强。基层商标监管执法面临人员少、力量薄弱、能力不足问题;企业作为商标专用权利主体,积极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改进。二是电商、展会等新业态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新挑战。电商平台和展会都有着产品上新快,销售周期快,传播速度快,侵权仿冒快,证据灭失快等特点。行政执法机构唯有比侵权人隐匿证据、逃避法律处罚的速度更快,建立健全快速维权机制,才能有效遏制新业态经济中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3.商标品牌发展战略需要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部署系列改革,重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局,《商标法》重新修订,中央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更好地适应新发展阶段形势,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高标准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服务,应当重新制定新的商标品牌发展战略。

4.商标监管信息化水平亟待改善。商标监管数据互联共享有待改进,完善数据分类管理制度和应用技术,为各级执法部门保护知识产权监管执法提供数据支撑和使用便利。

5.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有待加强。基层商标监管执法面临人员少、力量薄弱、能力不足问题;企业作为商标专用权利主体,积极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十四五”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江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紧紧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强省战略建设总体目标,着力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能力与水平,以知识产权引领产业集聚、助推转型升级、服务创新驱动、支撑绿色崛起,认真谋划知识产权强省的发展路径,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省,为建设创新型江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思路

1.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

强化高质量创造政策导向,完善以质量和价值为导向的知识产权政策和评价体系,引导创新资源向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倾斜。建立非正常专利申请、商标恶意注册的警示清单制度。强化信用监管,规范专利代理、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行为。推进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财税激励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强化知识产权布局,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促进知识产权转化。

2.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提高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

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科技创新的理念,围绕我省航空、电子信息、中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六大优势产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手段强化保护,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率和水平,营造保护创新的营商环境,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以开放共赢为导向,优化知识产权服务

持续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强县(区)建设,面向市县(区)及园区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区)试点示范工作,不断推进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和强县工程建设。以开放共赢为导向,聚焦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运用,促进各类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优化知识产权服务,鼓励知识产权代理、法律服务向专业化和高水平发展。推动知识产权信息、咨询服务做优做精。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底,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提高,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高效运用、优质服务的格局基本形成,知识产权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期实现,有效支撑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力争到2022年,全省知识产权侵权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权利人维权难的局面明显改善。到2025年,力争建成3个以上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6个以上省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和同保护的工作格局,形成以司法保护为主导,司法与行政保护相互协调,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共治为补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法治环境明显优化,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对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吸引力明显增强,社会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把江西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知识产权创造。

进一步完善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促进高质量创造。力争到2025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19件;有效注册商标达到80万件,地理标志商标达到200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达到300件。

——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运用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流转更加顺畅,转化运用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创新力度和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有效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知识产权管理。市、县(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

——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更加充分,知识产权信息数据资源开放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机制更加科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知识产权代理、法律、咨询服务更加全面,服务机构管理更加规范,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公共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培育发展多元化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服务,形成全方位、方便快捷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十四五”我省知识产权发展主要预期性指标

标名称

2020年基期值

2025年预测值

每万人口高价值

发明专利拥有量

1.25件

3.19件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

20亿元

30亿元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45个

70个

有效注册商标总量

51.3万件

80万件

知识产权保护

社会满意度

基本满意

较高水平

三.“十四五”知识产权工作重点

(一)全面贯彻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施意见,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1.健全地方性法规,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体系

修订知识产权相关地方法规。制定完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各领域的保护规则,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切实降低权利人维权成本。

2.加强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

深入研究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业态、新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加强现代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网络、文化创意等新领域知识产权研究,为制定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政策法规提供支撑。在重点企业、重点区域设立知识产权研究机构,制定维权流程等操作指引,鼓励企业加强风险防范机制建设。适应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循环互相促进的新格局形势需要,支持指导我省国家内陆自由贸易区、开放型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的企业加强商标保护,实施国际注册。

3.重拳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贯彻执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商标恶意注册、非正常专利申请以及恶意诉讼行为打击力度。个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切实加大知识产权案件查处力度。加大对制假源头、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群体侵权的查处力度,防止侵权活动蔓延。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

4.强化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强化刑事司法保护,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强化案件执行措施,健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刑事保护职能作用,在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集中力量侦破侵权和制假售假案件,防止发生区域性、领域性侵权假冒风险。

5.加强知识产权重点领域专项治理。重点开展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的专利、商标、商号等保护行动。推动新业态、新领域创新成果的商标保护。加强著作权保护,完善软件正版化监督和督导检查报告制度,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加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严厉打击进出口侵权货物违法行为,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侵权困扰。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6.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信用监管机制。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法依规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依规公开知识产权案件信息,及时公布知识产权侵权违法典型案例,完善失信惩戒清单,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落实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信用标准,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管理。

7.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快速执法维权机制。加强市场监管、版权、公安、海关等部门的快保护机制建设,形成保护合力,加强执法资源配置,强化知识产权执法科技支撑,通过源头追溯、实时监测、在线识别等技术手段强化保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执法决策,实现对行业监管的精准研判和知识产权风险的提前预警。

8.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建设力度。积极创造条件,重点申报建立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省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进一步支持中国(南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支持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经开区等重点产业集群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完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领域执法维权程序,持续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综合性维权服务。

9.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培育发展知识产权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和公证机构。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信息沟通机制。支持社会组织加强行业内维权援助工作,建立健全志愿者制度。研究制定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指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调解、仲裁、公证、社会监督等人才的选聘、培养、管理、激励制度。推动完善知识产权纠纷投诉受理处理、诉调对接、调仲对接、行政执法与仲裁调解对接等机制。依托快速协调保护机构和维权援助机构建立调解委员会。

10.加强地理标志产业保护,促进地理标志高效运用。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体系,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探索建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推动开展地理标志维权援助,强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监管。充分发挥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市场主体(企业+农户)参与地理标志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特色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推动全省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上有新突破。切实推动《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加快提升专利质量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明专利提质倍增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在全省范围内的深入实施,加强对市县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督促市县制定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全省专利质量有效提升。

2.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制定出台江西省高价值专利培育管理办法,围绕我省航空、电子信息、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家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优势支柱产业,每年培育形成2-3个支撑产业发展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切实依托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优势支柱产业,挖掘出高价值专利,鼓励支持其向上下游再创造,以形成专利池,达到专利数量、质量、产业产值的同步提升。

3.发挥政策激励创新创造导向作用。出台《江西省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发挥专项资金在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运用好专利优先审查、集中审查等政策,为各类创新主体开通专利申请和审查等绿色通道。利用专利费减政策,降低创新主体专利申请授权和维持成本。

(三)健全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体系,促进产学研知识产权协同运用

1.持续推进专利产业化。进一步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大力实施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技术,加速专利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制定落实有利于优秀专利技术的流转和产业化的政策措施。

2.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工作。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控机制,鼓励知识产权保险、信用担保等金融产品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扩大专利权和商标权质押融资规模,力争到2025年专利年质押融资额达30亿元。推动建立专利投融资平台,建立与专利评估机构、信贷机构、法律及专利代理等机构的联系机制,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转让、许可、合作招商等工作的开展。

3.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和运营平台建设。强化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打通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的知识产权运营链条,探索推动在重点产业领域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立多层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体系。推动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有效落实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转化奖励和报酬制度,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建设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为一体的机构,鼓励高校与第三方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开展有效合作。

(四)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助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1.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更专业化、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代理、信息咨询和法律服务。鼓励服务机构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保险、评估等增值服务。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依靠新技术创新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引导国内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赣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发展较高水平商标资产评估服务机构,促进商标作为生产要素有序流通,提高商标资产运用价值。

2.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与我省优势产业融合发展。聚焦我省重点发展领域和重点产业需求,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对接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布局分析等高端服务。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3.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制度,完善监管工作流程,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严厉打击知识产权服务无资质代理、恶意代理、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管理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职能,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规范经营,完善执业信息披露制度。

4.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加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统筹协调力度,加快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布局,提升基础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引导赣江新区、国家级高新区等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提升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提供功能全面、便捷友好的公共服务产品,助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公益代理和维权援助,助力创新创业。

(五)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深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区域合作

1.进一步提升市县知识产权工作能力,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以市、县(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为抓手,推进市、县(区)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再培育15-25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2-4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力争建成1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进一步推动县(市、区)深入贯彻《关于加快提升专利质量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力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明专利提质倍增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加强非正常专利申请监管,优化全省专利费资助政策,促进全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2.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多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对知识产权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分类培训体系,健全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做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轮训工作。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提高服务业人才专业能力。继续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继续支持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做优做精。推进设立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充分发挥中小学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学校引领作用,进一步拓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3.创新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和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江西省知识产权专家委员会作用,积极拓展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服务等领域研究合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师职称评定的导向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吸引国内外知识产权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来赣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建设人才孵化基地,汇聚熟悉国际法律、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

4.深化知识产权区域合作交流机制。充分借鉴兄弟省市知识产权工作经验,发挥我省地缘优势,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长三角区域、中部地区知识产权区域合作交流,借鉴先进的知识产权制度、标准和工作机制,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运用和服务协调发展。推进与港澳知识产权合作,加强与港澳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协作配合,汇聚更多的创新要素资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以省知识产权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平台,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职能部门和各知识产权工作有关单位的常态化沟通,加强对全省知识产权发展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定期召开会议解决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各市、县(区)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二)加大经费投入。各市、县(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细化落实我省“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的各项具体任务和重点举措,保障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经费,加大知识产权专项经费投入。

(三)强化宣传培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等资源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分类别加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训;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强化知识产权宣传普及,营造全社会知晓知识产权、重视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各地要及时总结在规划实施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江西经验”,切实按照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要求,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