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地理标志 新会陈皮

时间:2024-03-15      来源:国家地理标志网

新会陈皮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汉族传统名产。当地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

简介

新会陈皮,是广东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据说新会陈皮运往北方各地,过了岭南之后,其味更为芳香。曾有华侨携带新会陈皮乘船出国,船抵太平洋,顿时芳香四溢,无法掩盖。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经药检部门初步化验结果表明,由于土壤条件、栽培技术、农田气候的差异,新会产的陈皮与外地移植新会柑的陈皮,其形状组织结构虽然相似,但挥发油所含的成分及品味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药用与调味效果就相差很大。

历史渊源

新会民间流传以能看见熊()子塔地方为田区,传说以会城梅江塞口围(原为50多亩滩涂冲积成围)为原产地,这里是西江和潭江的交汇处,又说这里所生长的蒲葵叶形最好,叶柄最正。种植品种以软枝形大种油身为上品,且采用圈枝苗和有机栽培方法所产出的新会柑最正宗、品质最好。

在宋代以前新会所处的岭南(包括现广东、广西、海南一带)还属蛮荒之地,新会柑还未出现规模生产,广陈这一名称出自广陈皮世家的黄氏宋代先祖源深公黄广汉及其夫人米氏,源深公讳名广汉,宋代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丑科进士出身,官徐州知府,浙江都漕运使,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居正(珠三角黄氏入粤开宗第一人),其子黄国泰等三个儿子均为进士出身,其夫人米氏被封为一品夫人,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其夫人被封为一品夫人缘自其丈夫所创制广陈一皮为国母杨太后治病有功有关。

黄夫人米氏亦出身名门,自幼饱读诗书,精通药理,在南宋宋理宗年间公元1229年(当时首都已经搬到临安)诏侍杨太后前后四年,因期间杨太后得了乳疾,御医们都束手无策,黄广汉采用在新会一些特定地方栽培的一种柑橘(如今的新会大红柑)用特制之法的所制成的药材陈皮交给其夫人米氏为杨太后医治,米氏便用此皮为君药,慢慢地治愈了杨太后的乳疾。

当杨太后问及这种药材的由来时,米氏因为此皮之制法来自其丈夫黄广汉所创,于是将其丈夫名字 广汉中取广字作为这种药材的名字,称广陈皮以别其他橘陈皮(在此以前还是称橘皮,在此以后才出现广陈皮)当时的广是繁体字,“广字头字底, 寓义黄氏所创。杨太后对此广陈(陈皮)的功效和黄夫人的医术大嘉赞赏,奏请宋理宗皇帝用邦显一品夫人对黄夫人米氏加以封赏,广陈黄氏族谱诗云:调治后乳,著手成春,诏封邦显 后来明清一些名医家如刘若金等也是使用此法医治此症。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广陈青皮对乳腺疾病有独特的疗效,

邦显夫人不仅深暗药材之道,还有商业意识,协助其丈夫源深公从中原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种柑技术带回新会,并将其制皮之法传于子孙代代相延,种柑取皮,并诫子孙:不为良臣,当事良药,认为此药材品质独一无二既能营生又能济世,在此后数佰年间,一直到解放前,留在新会银洲湖和潭江、西江下游流域而从事广陈皮事业的黄氏子弟不在少数,高峰时十有七、八,开创了广陈皮走遍海内外的局面领衔天下七佰年,这位被黄氏后人尊称为米氏太婆的黄夫人不但医术高明、知书识礼而且教子有方,三个儿子均为进士,是贤妻良母的典范,新会为数不多的一品夫人之一,备受后人的尊崇。黄夫人之所以能获此殊荣,并不能代表其医术比御医们都要高,一是当时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更何况乳疾这方面太医们不太方便治疗,其二,黄夫人是官宦世家太太身份更容易和太后、皇后等相处,更方便医治,三是黄夫人精通药理岐黄之术,四是有好的药材而且懂炮制(自此以后的广陈世家的广陈皮亦被奉为道地药材独占鳌头数佰年),广陈皮作为新会地道药材明、清时期被大量使用到一些高级的方剂中,大量的典籍均有记载,特别是一些宫廷药方,广陈皮必不可少。著名作家何亮华留下五佰春秋誉本草,六合齐仰领头羊的诗句。

生产情况

新会是陈皮的道地产区,种植历史悠久,在历史上被定为贡品,享誉华南、港澳台、美加、东南亚等地。人工驯化栽培始于13世纪。2007年,新会陈皮生产规模近万亩,全区新会柑果品产量超1.5万吨,年加工陈皮量达千吨,年出口量达400吨,初级产品年产值4000多万元,从业加工经营户不断增加,已开发了陈皮的多系列产品,形成销售、研发和加工龙头,新会陈皮全行业年产值已超亿元。200610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并公告新会陈皮产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保护新会陈皮产品品牌、质量特色和种植规范,保护无形资产的交织,防治假冒伪劣产品的产生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